微信小程序

朱苦拉咖啡

request-free-img

朱苦拉咖啡的百年社会生命探究 1

  摘要:作为外来物的咖啡自1904年传入朱苦拉至今经历了”商品化、去商品化、再商品化”的社会生命历程。村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将咖啡本土化处理, 创制了咖啡制作工艺并传承百余年, 使咖啡的社会生命得以延续。近些年, 随着市场、政府、科研等外力的介入使朱苦拉咖啡成为兼具文化价值和商品价值的地方资源, 其社会生命得以充分延伸, 咖啡与朱苦拉成为互证互构的统一体。对朱苦拉咖啡的百年社会生命研究丰富了人类学对物的社会生命研究的面向。

  关键词:朱苦拉咖啡; 物的社会生命; 商品化; 饮食文化;

  作者简介: 郭周卿 (1988-) , 男, 河南洛阳人,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博士生, 从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Abstract:As a foreign object, coffee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Zhukula since 1904 and has experienced the social life course of “commodification, decommodification, and re-commodification”. The villagers localized the coffee in the practice of production and life living, created the coffee making process and passed it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so that the social life of coffee can continu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volvement of external forces such as market, govern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etc., Zhukula coffee has become a local resource with both cultural and comertial value, and its social life has been fully extended. Coffee and Zhukula have become unity of mutual confirm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e century-old social life research on Zhukula coffee enriches the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

  Keyword:Zhukula coffee; social life of things; commercialization; dietetic culture;

咖啡文化

  阿帕杜莱《物的社会生命》的论题融合并超越了人类学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商品分析的文化人类学关于物的研究, 拓宽了物的研究视野。他认为人在赋予物以意义的同时, 物也可以阐释人和社会的语境, 物不是被动的, 和人一样拥有社会生命。他把”商品”理解为”任何可以交换的物”, 并倡导”将商品视为一种特定情境下的物……’商品情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商品是任何物的社会生命的一个阶段;商品是任何物的候选状态;任何物都可以放置在商品语境中, 也就是说, 物品的可交换性使得物在社会关系网中不断流动, 转变状态”[1].从阿帕杜莱那里我们看到商品情境中的物要么是商品、要么处于商品的”候选”状态。科普托夫《物的文化传记》考察的是物的商品化过程, “在文化的视野中, 商品的生产也是文化的和认知的过程:商品一定既作为物质上被生产的物, 也是文化上被标记的某种物。不同的文化情境中物的状态不同, 同一物在某一阶段是商品, 某一阶段则可能不是;有人认为是商品的物在他人看来则可能不是, 物的文化传记研究就是揭示物在文化中不断被标记, 不断转换身份, 呈现不同的生命状态的过程。”[2]人类学对物的研究涉及香料、烟草、茶叶、葡萄酒、白银、木材、铁路等多个领域, 研究成果丰硕, 如《葡萄的实践》《甜与权力》《延伸的平行线》《茶叶的流动》《白银资本》等, 学术论文也有很多, 然而对咖啡的研究则多从宗教、政治、经济学、文学、营养学等角度论述, 如《世界咖啡史》《咖啡圣经》《精品咖啡学》《上瘾五百年》等, 从民族学、人类学角度展开探讨的成果较少。本文试图以历史为线索, 从朱苦拉咖啡引种史考、朱苦拉咖啡社会生命过程、咖啡与朱苦拉互证互构统一体的构建等三个部分展开梳理, 呈现咖啡在朱苦拉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命运轨迹与文化意涵, 阐释朱苦拉咖啡社会生命得以形成并不断延伸的内在逻辑。

  朱苦拉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行政村, 距离朱苦拉村委会7.2公里, 距平川镇50.6公里, 这里环境优美却交通闭塞。1904年到2018年的一百多年间, 中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历史变革, 而朱苦拉一直以来都如”世外桃源”和”化外之地”, 这里的人们过着贫困却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1904年法国传教士将咖啡传入朱苦拉, 村民对这种”洋玩意”从无知好奇到自产自用再到销售出口, 创制了一套完整的咖啡制作工艺并代代传承, 咖啡在朱苦拉的百年间从传教士偶然引种、村民自发扩种的”自然发展”状态到外来资本积极开发、政府部门适当介入的”规划开发”状态, 咖啡融入朱苦拉社会, 成为兼具商品普遍性与文化特殊性的物, 经历了物的”商品化、去商品化、再商品化”的社会生命过程, 在不同的”商品语境”中不断转换自身的生命状态, 并见证朱苦拉百年社会变迁。朱苦拉咖啡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地方资源”被外界广泛关注和利用, 村民消费咖啡的方式与外界开发朱苦拉咖啡的模式都使朱苦拉咖啡的社会生命得以充分延伸。